查看原文
其他

易烊千玺:学习怕死

闵思嘉 闵思嘉 2021-01-19

趁着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的上映,来聊聊易烊千玺,以及他的表演究竟好在哪里。

 

在《少年的你》之后,易烊千玺已经毫无疑问是00后一辈演员里最优秀的那一个。


但在喜欢他表演的同时,我还是有些担心的,因为《少年的你》有它的特殊性,存在和易烊千玺之间互相成就的一种“创作命运”,当时我也写过,小北这个人物恰恰好捕捉到了易烊千玺身上转瞬即逝的,介于少年和成人之间那那种微妙的气质。


这个时间点的重合性,可能错过一点儿,就不是那个味道了。

 

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里的韦一航,人物年龄和小北其实很接近,都是在即将成年的高考前后,在某种程度上和小北有一定重合性,但又有很多不同。


易烊千玺在里面的表演非常好,甚至于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和他演对手戏的刘浩存,这种似而不同,让韦一航成为了和小北一样成功的角色。

 

他们之间的共性,大概可以概括为“坏学生”——都是18岁左右,成年之际,有点叛逆和与众不同,还没有褪去学生的青涩,又还在张望着成年人的世界。反正绝不是那种乖乖的模范三好生。


 

具体到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,这个学生并不仅仅指韦一航的职业身份,同时也是心理意义上的,这也是为什么易烊千玺能把这个人物把持得如此之好的关键——

 

他在学习害怕。或者更具体一些,他在学习“怕死”。

 

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说的是两个脑瘤少年的故事,脑瘤意味着这个故事离死亡很近,拍过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的韩延还直接把它作为了「生命三部曲」的第二部,所以这个故事和“死亡”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
 

说到怕死,会觉得是个特别虚的东西,谁不怕死呢,但还有大把时间的年轻人,对死亡其实是很难有概念的,也更难怕死。


但病人不一样。



所以你让健康的、风华正茂的易烊千玺去演一个怕死的癌症病人,这事儿其实挺难办。

 

但易烊千玺用他的表演做到了,怎么做到的呢?就是上面我说的,他演出了这个坏学生,去“学习怕死”的过程。

 

这么说可能有点漂浮,我慢慢举例子说你们就明白了。

 

先来说“坏学生”的部分。


 

片中易烊千玺饰演的韦一航和刘浩存饰演的马小远虽然都是病人,却成长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。

 

韦一航父母恩爱,对他的病也特别上纲上线,连吃饭都要按抗癌食谱吃,这导致韦一航一直被保护得很好。


但保护的另一面是压力,预告片中韦一航说的话,就是对这种压力的回应——


你们这么不顾一切来救我的命,只会让我觉得我是个负担,我一点都不感激你们,我再不逃出去喘口气,我还不如去死呢。


这段戏里,易烊千玺的表演也是非常厉害的。


看影像你能发现他有点口齿不清,像是大舌头。这一方面是因为,在片中他疑似复发,又在进行检查,从身体状况上来说,可能是会出现口腔溃疡这类情况,就是会说话有点含糊。



另一方面则要放到这段戏的情境下来看。韦一航为了能和马小远去看自己一直梦到的那片湖,又不想给爸妈增加经济压力,就跑去试吃精神类药品挣钱。


结果被爸妈发现,爸妈气他本来就可能复发,还拿自己身体玩命,更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非要去看个湖。

 

于是就有了好几个点。


第一是上面说到的,复发状态带来的身体原因。


第二是他在试吃精神类药物,狂躁、情绪不稳定、甚至导致口齿不清可能都是药物副作用。

 

第三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这是韦一航长期被过度保护,积累下来的精神压力,在这种状态下,人等于是弦崩断了,之前的情绪像是火山喷发,是不假思索、口不择言的。

 

用一个词来形容很合适:“泄洪”。



前面的那些病、药物作用带来的身体反应,是物理层面的表演,而刚才我说的那些心情,就是易烊千玺在心理层面的表演。
 
韦一航在这个场景里说的话非常难听,他自己也深知说出这些话对父母的伤害和攻击性有多大。

体现在易烊千玺的表演上,他又把这种对外的、发泄般的、他自己内心也极端痛苦的伤害,转变为了对内、对自己的伤害。
 
所以我们看到了易烊千玺在这段表演中那些充满痛苦的表情,咬嘴唇,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。

在说那句“我一点都不感激你们”的时候,他几乎是咬着后槽牙说的。这表明了,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他内心经历的痛苦,一点不比他的父母少。
 
但他依然选择释放自己心中这种情绪。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个角色是“坏学生”的原因。

 
这就必须回到传统中国教育中来说了,韦一航身处的这种状态,中国父母很爱用四个字来批评:“不知好歹”,或者再换三个字,叫“为你好。”
 
中国孩子都太懂这样的压力了,父母们当然是好心,但是他们都太用自己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,限制孩子自己的喜好和选择。

一句“为你好”,是无数中国孩子的童年阴影。
 
因为韦一航不懂父母的用心良苦,不好好在家治病还想着往外跑,他当然不是听话的好学生。

父母这样为了韦一航省钱治病,垫桌脚的餐巾纸、父亲开完专车后回家的第一泡尿、母亲在菜市场掰下的菜叶子和省掉的一毛两毛,他却对父母这种付出倍感压力,还要逃出去“喘口气”。


这不是“白眼狼”的坏学生是什么?
 
我们有多懂韦一航父母的“难”,就有多理解韦一航的“坏”。

因为无数中国孩子,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。
 
从他的“坏”这里,我们刚好就可以说到他的“怕”。

影片的另一个主题,其实可以说是韦一航这个坏学生,学会“害怕”的过程。

 
理论上说,韦一航身为病人,是怕死的,但他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明白自己为什么害怕。

但我觉得,在最初设定的时候,韦一航这么酷的男孩子,是不会觉得自己害怕、怕死的。他是在遇到马小远以后,才开始慢慢明白这些事,学会“害怕”背后的那些东西。
 
易烊千玺演出了这个学习害怕的过程。
 
第一个阶段是“抵触”,他不想去参加病友会,在认识马小远之后对她冷嘲热讽,又口嫌体正直地关注了她的微博。

这就是典型害怕的第一阶段,一面好奇,一面又条件反射地远离,因为病友群直接代表了死亡之前的那个阶段。
 
等他发现自己喜欢上马小远以后,又经历了好几段少男恋爱的过程,易烊千玺也把这个阶段里的那种跃跃欲试、吃醋和兴奋,都把握得很到位,他演绎出来的那种“新鲜感”和“生命力”,是在遇见马小远以前没有的。
 
但想要再继续靠近马小远,他就不得不去挖掘自己不敢接触病友群体,又对马小远欲拒还迎的原因了。

 
然后就有了雨夜表白的那一场戏。这场戏可被作为易烊千玺“学习怕死”演技的另一个重点分析。
 
这个场景里,易烊千玺喝了酒,又是一次说话吞字的表演,有一个小动作是在一直在玩手指。

我猜这可能是易烊千玺给角色设计的特点,他自己也在采访的时候说过,这个角色作为病患的特征,就是紧张的时候会有一点点手抖。
 
然后他一点点对马小远说出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,喜欢坐角落,走路把边儿,是因为不想和别人产生联系,怕“刚把心掏出来自己就死了。”
 
易烊千玺的这段表演,有很强的疏离感。

他站得离马小远有有一段距离,眼睛也并不是一直盯着马小远看,说的话文字内容虽然很丧,但在那个场景中却是最炽热的情话。

 不敢看马小远

这种“正面情绪”和“负面表演”之间,构成了一种极致的反差。

易烊千玺应该是完全进入了韦一航这个人物,才在这个如此热烈的场景中,用了一种那么冰冷的表演方式。

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,这也非常符合这个角色一直以来病人、离群索居的状态,因为他并不知道如何去热烈的、积极主动地表达正面情绪。
 
另一个关键点在于,在这段表演里,易烊千玺说了大段大段的独白台词,他的表演里,做了一种“不回应对方”的处理。
 
通常我们在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,比如表白这种事,都是要积极看对方反应的,再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状态,表演更是。

还是不看她

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一个演员的“节奏”不对,很多时候说的就是这种“接收到对方反应”——“给出自己反应”状态、时间、张驰度不对。
 
但易烊千玺掌握住了这个表白的特殊性。

这是韦一航第一次积极主动,在他此前的人生里他也并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热烈的情绪,再加上“病人”的身份,他就只会一口气说下去。

同时,他也非常“害怕”马小远拒绝,对于认识她就等于重新活了一次的他来说,这种“害怕”可能和“怕死”差不多。
 
这是韦一航学习“怕死”的第二的阶段。

在这场戏以后,他也终于理解了自己,解释了自己不合群的那些行为逻辑。

与其说他是怕死,不如说他是怕产生了联结又断开,这是一种基于个人存在意义上的恐慌,还没完全触及到死亡的层面。所以在这段戏之后马小远骂了他的自以为是,也很合理。

 
然后就是第三阶段,上面说到的那个,因为试药被发现,和爸妈吵架“我还不如去死呢”的时候。
 
在这个爆发点上的韦一航说出了自己的痛苦,也一点点把自己内心深处最不愿意面对的恐惧、和灰色地带挖掘出来。
 
他最怕的不是死,而是怕自己成为这个家的负担,怕自己在儿子和癌症病人的身份之外不再拥有第三个身份。

为了逃避这种害怕,他甚至可以去当一个不听话的“坏学生”。

 
更重要的一点是,韦一航之所以能对父母发飙,之所以能为了攒钱跑去试药,是因为他自己是个病人,他处理自己的问题已经够麻烦了,也就很难再去代入“身边人”的感受,去体认那种重要的人即将离去的害怕。
 
他并不懂这一层死亡的意义。直到遇到马小远,并爱上她之后,他才从“病人”,转换为了“身边人”,慢慢地“学习”到了这种害怕。
 
讲到这里,你应该也就明白了我在一开始说的那个学习害怕的含义。
 
在影片的结尾,韦一航这个人物最高弧光的时候,就是因为马小远,让他真正学会“怕死”的时候。
 
当一个“病人”开始怕死,他的“病”或许也就好了。

 
再回到一开始说的“坏学生”这个点上来。

我觉得,这应该是现阶段,属于易烊千玺的一种戏路。
 
这个“坏”,刚好也可以作为易烊千玺之所以有于其他00后一代流量偶像,并能成功转型演员的一个解释。
 
你们应该也发现了,如果要总结现在的流量偶像们,那就是他们真的太“乖”了。

在“偶像失格”的焦虑下,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偏差,连恋爱都不被允许。正能量的、向上的,积极的,才能成为偶像。
 
在这样的背景下,易烊千玺在银幕上的“坏学生”形象,和他银幕下的彬彬有礼,在非必要时刻又对传统娱乐圈有点“出世”的状态,让他显得尤为不同,也尤为真实。
 
韩延就说,自己注意到易烊千玺,就是因为在一次活动上,在不需要社交和公关的时候,就会自己缩在角落里,所以他觉得易烊千玺和韦一航很像。

 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偶像其实也是一种演员要去扮演的角色。

青春的艺人们要演好这个角色并不容易,每一步都在踩平衡木。
 
但偶像这个角色没法一直演下去。

有的人演偶像演久了,也就再难学着去演其他角色,更不知道如何去演其他角色。
 
明白这点的易烊千玺,很早就在学习当演员。

或者说,如今已经是一名演员的他,正在学习着演更多的角色。


PS:最近公众号打乱了推送时间,喜欢我可以点个“在看”,或者关注并星标我哦~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啦~

25岁欠120万,被网贷“网住”的年轻人
《拆弹专家2》说:毁灭吧!香港
童话大王郑渊洁,最开始是想当掏粪工人和诗人的
油腻虽可耻但有用
被盯上的女人:拐活的1万,杀死配阴婚10万
因为丁真,直男的世界观崩塌了
海南岛,今年国内最差电影节
李现和陈立农卖腐,卖不过肖战×王一博
香港导演脾气大,是一种文化
说什么“演员请就位”,明明是资本挖好的坑
《一秒种》,究竟删了几秒钟?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